技術文章
干燥設備解決農民看天吃飯的問題
閱讀:871 發(fā)布時間:2018-4-6連日陰雨,成熟的水稻難以收割,讓不少種糧戶著急上火。不過在揚州江都區(qū),不少家庭農場卻在和糟糕天氣“搶收成”,他們的“秘密武器”就是近年開始逐漸配備完善的干燥設備。記者27日獲悉,江都今年新建46個區(qū)域性糧食烘干中心,干燥設備總量達493臺,裝機總噸位7620噸,全區(qū)56%的水稻可獲得糧食烘干服務保障。“用上干燥設備,就能把糧食搶下來。”邵伯鎮(zhèn)峰瑞農機合作社社長李雪峰的朋友圈,上傳了連夜烘干水稻的視頻。他的合作社流轉經營近2000畝地,今年與蘇州一家企業(yè)合作,種植150畝有機富硒水稻。10月26日,乘著陰雨短暫停歇,他迅速把這150畝“寶貝疙瘩”搶收下來。“雖然含水量大,但送進干燥設備,糧食保住了。”李雪峰說。
真武鎮(zhèn)真武村糧食種植合作社上半年加大投入,建成180噸級糧食烘干中心,夏收期間就頂上大用場。“去年秋收沒有干燥設備,收割進度慢,11月上旬開始連續(xù)陰雨,1000多畝快到手的糧食受了災,還耽誤了小麥播種。”社長戴爾慶如今底氣十足,現(xiàn)在合作社平均每天可以烘干近300噸稻谷,覆蓋服務周邊1萬多畝稻麥。
“算算賬,用機械烘干糧食更劃算。”農業(yè)專家姜和平說,使用干燥設備,小麥每斤生產成本增加0.07元至0.09元,水稻約增加0.1元。而人工翻曬成本也在0.1元左右。用干燥設備還有兩大好處:不必看老天臉色,只要割下來就行;稻谷收割后直接烘干,基本不落地,雜質少、品質高。 江都區(qū)農機局局長張永新表示,烘干是稻麥生產全程機械化的“zui后一公里”,更是提升糧食品質、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,“用上干燥設備,農民就不用再*看天吃飯,種糧也就真正有了底氣。”